□河北省水利厅厅长 苏银增
水资源严重短缺是河北省生态环境最突出的矛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破解这一难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北水利工作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集中力量建设重大水利工程、加强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深化水利改革等重大部署,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坚持开发利用、治理修复、节约保护并重,加快实现治水方式从单一工程治理向全面系统治理转变,水资源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从粗放利用向集约利用、从过度开发向主动保护转变;加快推进水利改革发展,不断提升水利综合保障能力,为建设全面小康、富裕殷实、山清水秀“三个河北”提供服务保障和支撑。
坚持节水优先,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把节水优先作为保障全省水安全的根本方针,像抓节能减排一样抓好节水。以农业节水为重点,大力发展节水型现代农业。结合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立节水型工业体系。把节水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建设节水型城市。加强节水宣传教育,营造节水、爱水、护水的社会氛围。
坚持空间均衡,努力构建适水发展基本格局。把空间均衡作为保障我省水安全的重大原则,牢固树立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均衡的理念。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明确生态空间保护和管控范围,划定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建立水资源环境监测预警机制,优化和调整区域发展、城市建设、产业布局。统筹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实现人水和谐共处。
坚持系统治理,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把系统治理作为保障我省水安全的思想方法,统筹治水、治山、治林、治田、治湖。从涵养水源、修复生态入手,大力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快重要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生态脆弱区、河湖湿地的生态修复和保护。从优化水资源配置入手,加快重大工程建设,构建河北现代水网体系。以重污染河流治理和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为重点,强化工程措施和防控手段,提升水环境质量。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地上地下、城市乡村、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系统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
坚持两手发力,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把两手发力作为保障我省水安全的基本要求,让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相辅相成、协同发力。进一步强化政府的水治理职能,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守住“三条红线”,强化规划引领,健全法律法规,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激发市场活力,创新投入机制,建立完善水权水价制度,培育水市场,促进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流转。
今后五年间,河北将着力构建“五大体系”,推进“六大工程”,深化“五项改革”,即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保障可靠;水生态修复保护体系,实现山清水秀、生态多样;水环境污染防控体系,实现水质达标、河湖洁净;防汛抗旱减灾体系,实现蓄泄兼筹、江河安澜;水安全现代管理体系,实现依法治水、科学管理。推进集约高效节水工程、重大水资源配置工程、水生态修复工程、水环境防控治理工程、防汛抗旱工程和信息化工程建设。深化涉水管理体制、水权水价、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水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改革,使水安全形势得到明显改善,水安全保障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2015年,河北将抓住国家加大重大节水供水工程投入的难得机遇,持续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加快以引江、引黄骨干工程为重点的现代水网建设,系统实施水土生态修复,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深化重点领域水利改革,着力推进各项水利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南水北调中线配套工程建设,抓紧南水北调东线二期和中线配套延伸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前期工作和双峰寺水库工程建设。二是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完成2014年度国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建设任务,年内形成压采地下水10.6亿立方米的能力。编制全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长期规划和2015年度试点方案,运用试点区成功经验,采取综合措施,持续开展地下水生态修复。三是优先发展民生水利。推进骨干河道和重点蓄滞洪区综合整治,完成9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70个重点河(段)和部分山洪灾害易发区的山洪沟实施治理。加快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年内解决56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和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发展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四是全力推进水土生态环境治理。依据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的《保障水安全实施纲要》,实施水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重点推进张承水源涵养区、滦河流域国土江河综合治理和白洋淀、衡水湖等国家水生态治理项目。抓好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三条红线”刚性约束。五是积极推进水利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提高水行政审批效率。全面推进水价、投融资体制、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水权水市场等改革。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六是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认真落实防汛责任制,加强防汛应急准备,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加快推进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适时指导和组织农民做好抗旱保收和人饮解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