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首  页   水利概况   政务公开   工作动态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 - 他山之石
探究如何让公众更好地接受水生态文明教育
发布时间:2015-09-16     信息发布人:水利局管理员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如何让公众更好地接受水生态文明教育

韦庆旺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博士

   什么是环境心理学?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经验与人工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整体科学。它既关心环境对人的影响,如空气质量、噪声、拥挤等环境条件对人的工作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关心人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人的心理和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来保护环境等等。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注重应用的交叉学科。它指导人们如何设计、评估和改善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休闲环境,在宏观层面上探索如何改善自然环境,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和谐发展。
  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的快速发展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破坏,发生了一系列恶性环境事件,如伦敦烟雾事件、美国拉夫运河事件等。环境问题成为西方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随后,环境心理学获得迅速发展,成为当时心理学领域最热门的分支之一。

  
1表现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看,水生态文明建设要考虑“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两个层面,兼顾“核心心理—辅助心理”两个方面

  现代水利周刊: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看,水生态文明建设要考虑哪些方面?
  韦庆旺: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水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看,水生态文明建设要考虑“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两个层面,兼顾“核心心理—辅助心理”两个方面。

  现代水利周刊:具体到水生态文明建设,“个体心理—社会心理”的表现内容是什么?
  韦庆旺:个体心理是指个体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认识和行动。例如,如何让每个人深刻认识我国的水情形势,如何让个体意识到水资源紧缺、水污染严重的状况,如何让个体增强节水意识、掌握节水技巧、改变用水浪费的习惯等等。社会心理是指社会规范的利用和社会氛围的营造。例如,如何利用社会规范塑造人们保护水资源的行为,如何通过树立少数水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模范人物,更好地影响社会大众,如何让爱水、护水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甚至是一种时尚潮流等等。

  现代水利周刊:“核心心理—辅助心理”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韦庆旺:核心心理是指水生态文明建设本身,涉及个体和社会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直接心理和行动。辅助心理是指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有辅助作用的其他心理过程。比如,一项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政策,在规划和技术方面作出了详细有效的部署,但是它可能忽略了人们对政策公平性的感知,造成一些人感到不公平。再比如,某些单位和个人在保护水生态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但可能由于没有获得及时有效的反馈和激励而不再继续坚持等。

  
2重点

  人们的行为会无意识地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在水生态文明教育中要尽量避免使用“强调破坏性行为普遍性”的教育方式

  现代水利周刊:您如何看待当前的水生态文明教育?
  韦庆旺:水生态文明教育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对我国水生态的保护和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为提升公众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和认可,倡导先进的水生态伦理价值观和适应水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水利部已经陆续开展相关活动,如宣传报道、展览展示、典型示范、专题活动等,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
  然而,正如在环境保护领域,国际上流行的做法是采用“环保意识+环保知识”进行宣传教育一样,我国的水生态文明教育目前也是以思想动员为主,主要采用的是“水生态意识+水生态知识”的教育模式,缺乏对公众心理的剖析,缺少相应的科学论证和指导。环境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表明,这种方式具有一定局限性。

  现代水利周刊:“水生态意识+水生态知识”的教育模式有哪些局限性?
  韦庆旺:一方面,这涉及人们的意识和态度与真实的行为可能存在不一致。人们可能意识到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希望掌握一些节水护水的知识技能,但在实际行为上却没有表现出节水护水的具体行动。另一方面,有些人即使偶尔表现出节水护水行为,也可能是受他人行为影响或出于省钱的考虑,而不是真正将水生态文明的理念进行内化,进而表现在行为上。如果是这样,即使有节水护水的行为也不会长久。
  例如,美国环境心理学家对810名加州居民做过一项电话调查。研究者首先向居民询问以下问题:是否经常节能?在考虑是否节能时,哪些因素(省钱、保护环境、对社会有益、别人的节能行为)对你来说最重要?大多数加州居民回答说,保护环境是最重要的节能理由,其次是对社会有益和省钱,而别人的节能行为影响不大。接下来,研究者又询问了他们对节能的一般性认识,包括你认为节能是否有益于社会发展?是否能保护自然环境?是否能为家里省钱?以及小区其他居民是否经常节能?两次回答的结果比较显示,加州居民的实际节能行为与他们第一次回答的“保护环境”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相反,他们的节能行为受小区其他居民节能行为的影响比较大。也就是说,人们的行为会无意识地受到他人行为的影响,但被询问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行为时,却认为自己是因为具有相应的良好意识和态度。

  现代水利周刊:当前,水生态文明教育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韦庆旺:目前的水生态文明教育,特别是对水资源保护方面的教育,常常通过“强调一种破坏性行为是多么普遍”来引起社会公众的重视,以期让公众增强水危机意识,增加水资源保护行为。例如,宣传节水的公益广告通常会在开头列举出人们每年浪费的水资源量是多么惊人,水污染情况是多么严重等。但环境心理学研究发现,这种强调破坏性行为普遍性的方式不仅效果甚微,有时甚至会起到反作用。有一个经典研究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石化林公园,游客经常会偷公园里的小块化石,每月累计有1吨多,因此,该公园已成为全美最濒危的10个国家公园之一。公园管理者为防止游客偷化石,在公园里挂起了这样的标语:“我们的化石遗产正在因偷窃而消失,游客一小块一小块地将化石偷拿出公园所造成的损失,每年达14吨之多。”有环境心理学家在公园里设计了一个现场实验,发现公园管理者的这种宣传方式不但没有降低化石偷窃率,反而使游客偷化石的比例从以往的5%增加到了7.92%。
  管理者的本意是想让大家不要偷化石,但宣传语中却展现了“很多人都在偷化石”这一描述“大多数人行为”的信息。虽然偷化石本身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该被制止和反对,但由于宣传语展现了很多人在做这件不好的事,从而将公众的注意焦点引向了无意识地追随大多数人的行为,这使得他们最终也加入到了偷化石的行列。
  因此,我们要借鉴科学实验的结果,在水生态文明教育中尽量避免使用“强调破坏性行为普遍性”的宣传方式。

  现代水利周刊:如何科学地开展水生态文明教育呢?
  韦庆旺:通过以上两个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行为很容易无意识地受到他人实际行为的影响,而水生态文明教育的本意是倡导人们应该做什么。当两者所传递的信息相矛盾时,人们通常会选择遵从大多数人的行为,此时,口号式的宣传(如“请珍惜每一滴水”)可能只起到非常小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从正面和积极的角度出发宣传“大多数人”的良好行为,从而更有效地促进水资源和水生态保护行为。一个与节水有关的研究对此进行了很好的说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会经常出差或旅游,因此对宾馆的需求越来越大。绝大多数宾馆为顾客提供毛巾,而洗毛巾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国外的研究者发现,当在宣传标语中强调大多数人的良好行为时,能够更好地促进顾客重复使用毛巾。研究者们将写有宣传标语的卡片挂在宾馆房间的门把手上,结果发现,与标语上印有“如果顾客都参与我们的新资源保护项目而重复使用毛巾,一年内可节省72000加仑水”的房间相比,印有“75%的宾馆顾客通过重复使用毛巾的方式加入了我们的新资源保护项目”的房间,重复使用毛巾的比率提高了9%。
  可见,水生态文明教育要突破传统的思想动员、口号式宣传和“水生态意识+水生态知识”模式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的科学性。

  
3途径

  让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种全社会的“时尚潮流”。同时,充分重视社会规范的作用,正确引导人们形成客观积极的规范信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规范氛围

  现代水利周刊: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看,如何更好地增强水生态文明的意识?
  韦庆旺:一个人只有在价值观和意识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深刻认识,才能保证他对大自然的正确态度和行为。例如,我们要意识到: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地位是平等的。水生态文明教育的起点和终点,就是启发和增强水生态意识。尤其是目前我国很多民众的水生态意识还比较薄弱,这方面的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当前,如何让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全社会的一种“时尚潮流”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表现在3个层面: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如何让购买节水产品、爱护水资源成为他们乐于追求的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对于企业而言,如何让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他们树立企业形象,打造企业品牌,进而提高企业利润的有效手段;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何让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他们宣传地方特色的亮丽名片等等。

  现代水利周刊:从环境心理学角度看,开展水生态文明教育的具体途径有哪些?
  韦庆旺: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看,水生态文明的教育工作,主要是让大众增强水生态意识,最终形成科学用水、善待水生态等行为。今后,为了更好地促进水生态意识和态度向行为转化,我们应当从改善行为层面入手,提高水生态文明教育的成效。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
  第一,充分重视社会规范的作用,避免错误地使用宣传标语。以往的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等方面的教育,喜欢强调一个不良行为是多么普遍和严重,来引起人们的重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不会制止不良行为的发生,反而会使不良行为越来越多。由于这一点与人们通常的认识不太符合,所以常常被忽略。未来,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这一效应的影响,尽量避免使用“强调不良行为”的教育方式。
  第二,要认真调查取证,正确引导人们形成客观积极的规范信念。人们有时会高估不良行为发生的普遍性,使自己受到错误观念的影响。例如,上面提到的石化林公园的例子,事实上,游客中偷窃化石的人的比例不到5%。我们不必总是强调有“14吨之多”的化石被偷这一消极信息,可以对“95%的游客都不会偷化石”的积极信息进行宣传,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因此,我们在水生态文明教育中,也要认真调查取证,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对符合规范的良好行为进行更多的宣传报道,引导人们形成积极的规范信念。
  第三,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规范氛围,将他人行为的影响和宣传标语结合起来,引导人们的规范行为。例如,在一个飘满垃圾的水景观旁(暗示很多人都丢垃圾),“禁止乱丢垃圾”的标语再突出,也会失去作用。如果多配备一些清洁人员,一有垃圾就进行清理,使水面始终保持整洁(暗示大多数人都不丢垃圾),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规范氛围,有效保护水景观。
  此外,即使有一些良好行为不是“大多数人”的行为,我们在树立个例“模范”时,也要注意其代表性和可信性。让大众感觉他是普通的一员,让人们有一种“跟自己相似”的感觉,而不是树立“完美无缺”的圣人形象,让人们有距离感。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感觉遵从“模范”的行为去做并不难,否则无法形成社会规范的力量。
  总之,要科学地研究人的心理,科学地研究环境心理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水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

作者:王妍


打印此页  打印此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保定市水利局主办 地址:保定市东风东路275号 技术维护电话:0312-5881500
  冀ICP备15009195号-2 冀公网安备 1306060200106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3060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