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首  页   水利概况   政务公开   工作动态   政务服务   互动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政务公开 - 他山之石
创新小农水建管机制 打造“苍溪样板”
发布时间:2015-09-16     信息发布人:水利局管理员
      一口口山平塘盛满清凌凌的水,一条条纵横交错的渠道连通田间地头。在四川省苍溪县,雪梨压弯枝丫、红心猕猴桃缀满藤蔓、青幽幽的稻田翻滚着青波,瓜果飘香、小鸟欢唱、蜂舞蝶忙,梨乡大地处处洋溢着和谐气息,老百姓的“致富梦”在这片幽静的土地上放飞。
  2009年以来,苍溪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共完成总投资约1.8亿元。在小农水项目建设中,该县结合山丘区实际,着眼亮点、打造样板、立足民生、服务农村,在建设和管理中探索形成了“四自一确权,五动一引导”建管机制;在2012年小农水项目实施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形成“一二三四”的建管新模式。

   一套机制 不断探寻小农水建管新路子

  2009年苍溪县歧坪、元坝、中土、石门4个乡镇24个村被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总投资近4000万元。建设中,苍溪县大胆探索形成了“四自一确权,五动一引导”的机制。“四自一确权”:实行群众自主申报、自主建设、自主监管、自主验收,明确工程管护产权。“五动一引导”:明确主体带动、以水养水促动、股份合作推动、全员参与互动、整合资金联动,坚持政府引导。在已成熟的建管机制上不断提升小农水建设新内涵,按照先改后建的原则,明晰工程产权,明确工程管护人,签订管护协议,确保工程建得起,有人管,长受益。

  两个坚持 最大效益用好项目资金

  一是坚持“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的方式。组织群众开展“一事一议”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项目区群众积极投劳投资,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整合其他涉农项目资金用于小农水的建设。二是坚持县级财政报账制。对小农水项目资金实行专账管理,对项目实行工程、资金双重县级报账制度。项目开工经县主管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确认后,县财政按不超过项目国家补助资金的30%拨付部分材料款作为启动资金;项目完成后,经自查验收合格,对工程报账做出书面确认,项目实施单位将工程报账确认证明和项目资金支出相关原始凭证等资料向县财政局申请资金报账。

  三个小组 全程监督工程建设质量

  项目村成立领导小组、监督小组、理财小组。实行政府与群众监督相结合,以群众监督为主的质量控制和监督管理体系。县水务局、财政局联合制定并下发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群众监督管理办法,组建了3个小组,即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监督小组、理财小组,负责项目协调组织、质量监督、资金筹集使用等。采取“一事一议”方式,选举成立3~5人工程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发动组织群众、工作协调、具体问题处理等;选举成立工程质量监督小组,负责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监督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选举成立理财小组,负责资金和劳动力的筹集、使用、管理,以及材料采购、物资的管理等。

  四项结合 自主创新现代水利“领跑者”

  与现代水利相结合。立足山丘区实际,着力探索现代山丘区初级水利模式,以库为核心、塘为中转、池为补充、渠为纽带,“首尾相连,长藤结瓜”,形成对“塘、池、园、渠、路”的综合治理,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维护水生态、确保水安全,实现人水和谐。
  与新村建设相结合。通过小农水项目的实施,带动项目区产业实现规模发展,建成猕猴桃产业园2500亩,优质核桃产业园3000亩,蔬菜产业园2000亩。实现“小农水项目实施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环境改善就到哪里,新农村就建到哪里。”项目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与科技创新相结合。针对苍溪县塘堰数量多、分布面广、修建年代早、很大一部分存在设计不合理、排洪能力差、有效库容小的问题,工程技术人员通过研究试验,提出将溢洪道进口前沿按迷宫堰的原理,设置2~3个三角形增长泄水前沿长度,采取“深挖槽,高作堰”的“折叠堰”(塘堰迷宫堰),不但提高了塘堰的排洪能力,适当抬高原来的正常高水位,增加了有效库容和蓄水量,而且塘堰防洪能力不降低,比以前更安全、更科学、更高效。“折叠堰”工程投资省,见效快,便于管理,目前,全县共实施改造31口,为苍溪县水利发展增强“造血功能”,工程效益得到更好发挥。
  与基层服务相结合。2012年年底苍溪县成立了9个片区水务管理站,落实了792名村(社区)水务管理员,成立了苍溪县农民用水者协会,建立了382个用水合作小组,强化了基层水利建设的技术力量。在小农水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片区水务站能及时进行技术指导,监督到位,质量得到保障,进一步夯实水利发展基础。
  4年来,苍溪县分别在陵江、歧坪、云峰、白鹤、石门等20个乡镇99个村实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完成整治山平塘660口,新建整治渠道572.20公里、蓄水池547口,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350亩。实现新增灌溉面积5.53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72万亩,新增补充灌溉面积0.69万亩,新增供水能力950.5万立方米,新增粮食生产能力3.28万吨,新增经济作物产值898.62万元。
  通过小农水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如今在项目村,修整一新的山平塘映衬着白墙黛瓦的农宅,一块块错落有致的田地望不到尽头,田地里成片农作物随风翻滚,让整个项目村焕发出勃勃生机。忙碌在村庄田头的村民洋溢着喜悦,涓涓清泉沿着新建的混凝土渠流进了农田,也流进了农民的心坎里。
作者:陈大凯 苟志


打印此页  打印此页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保定市水利局主办 地址:保定市东风东路275号 技术维护电话:0312-5881559
  冀ICP备15009195号-2 冀公网安备 13060602001069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1306000026